难?到底有多难? | CMCN新闻No.076

时间:2023-10-19 16:00

本文内容整理自互联网

不代表CMCN和相关资方的观点


☆点击新闻标题或复制网页可阅读全文

2023.08.01

推动红树林保护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红树林保护修复成就综述

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红树林保护修复,特别是近20年来,不断加强红树林保护,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海洋公园等多种形式的红树林保护区;同时,加强红树林的营造和修复,新增红树林约7200公顷,成为近20年来全球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在全面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各项保护修复工程的同时,通过持续完善保护法律制度、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健全监测评估体系等,我国红树林总面积稳步增加、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也不断提升,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树林保护模式。

链接: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23-08/01/content_3369241.htm

图片

图源中国绿色时报

南极海冰面积创近45年新低 消失面积约等同阿根廷国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30日报道,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南极海冰面积目前正处于自45年前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7月中旬,南极海冰面积较1981-2010年的平均值减少了260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几乎与阿根廷国土面积相当。科学家警告称,南极生态系统的“游戏规则”可能已发生改变。

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3/08-01/10053479.shtml

图片图源中新网


2023.08.02

广西实施重点流域海湾湿地保护修复

广西加强24处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全面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累计实施红树林营造9330亩、修复现有红树林近2.46万亩。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逐渐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总体呈健康状态,生物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提高,广西多处湿地持续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勺嘴鹬、灰鹤越冬种群,且数量不断增长。

链接: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23-08/02/content_3369283.htm



2023.08.03

首次发布的极地气候变化年报显示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

极地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喻为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定器。年报显示,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从1984年到2021年,南北极地区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均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与全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2021年南极和北极大气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六氟化硫)年平均浓度相较于2020年平均浓度均明显升高。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73614


大堡礁暂不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澳大利亚科学院官网8月3日消息】7月31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发布报告称,已注意到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大堡礁的承诺和采取的行动,暂时不会将大堡礁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但随着海洋污染和海水变暖等威胁加剧,这个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仍面临严重威胁。UNESCO去年曾建议将其列入该名录,但遭到澳大利亚政府反对。此外,UNESCO提议将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称意大利当局需要加紧努力保护这座历史名城及其周围的潟湖。对此,威尼斯市政府发言人表示,将仔细研究报告内容。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0281


2023.08.0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23年第19号)(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实施有关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事项)

为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许可便利化水平和效率,根据《行政许可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家林业局委托实施林业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45号),经研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实施有关野生动植物行政许可事项。

链接:

http://www.forestry.gov.cn/lyj/1/gsgg/20230804/515634.html


揭榜挂帅,锁定入侵者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具有无性和有性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通过脱落的种子随风浪、海潮漂流至适宜的海滩位置自行萌芽,无性繁殖利用根状茎扩散来扩大种群。互花米草进入新生境后,主要依靠营养繁殖来扩大分布。此外,互花米草还表现出极强的耐淤埋、耐风浪的特征,能在较宽广的气候带分布,并形成大面积的单种优势群落。

由于其自身极强的入侵力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如天敌缺失、大规模海堤建设营造的空余生态位、早年人为引种等)的共同作用,1985年以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快速扩张,种群面积持续增长,目前已遍及各沿海省份。最新遥感影像显示,全国互花米草总发生面积已达6.8万公顷,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和山东沿海的分布面积最广。

链接: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23-08/04/content_3369356.htm

图片图源中国绿色时报

2023.08.07

北方的暴雨洪水,竟然和去年汤加火山喷发有关?

2023 年初,《自然-气候变化》的一篇论文对此进行了大致的估算。研究者认为,汤加火山喷出的水和硫折算之后是水占据了绝对优势,导致了全球均温升高 0.035℃。这个数字不是特别大,还可以算作气候系统里正常波动范围之内,但也足以让接下来 5 年均温异常偏高超 1.5℃ 的概率增加 7% 了。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FMuS-ZSxo7A53ElEK78t9g

图片

图源公众号

2023.08.08

欧盟机构:7月为有记录以来最热月份

欧洲联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当地时间8日宣布,今年7月是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

根据该局发布的数据,全球今年7月平均气温为16.95°C,此前最热月为2019年7月,当时的平均气温为16.63°C。

该机构说,导致全球今年7月气温异常的原因之一是长期处于异常高温的海面温度。今年4月以来,全球日均海面温度始终保持在一年中的最高值。7月31日,全球海面每日温度达到历史新高的20.96°C。

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3/08-08/10057863.shtml


国际最新研究:海洋漂浮塑料95%大于2.5厘米 存续时长或超预期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环境模型研究论文指出,2020年全球初始海洋漂浮塑料总量中,95%由大于2.5厘米的塑料碎片组成,其存续时间可能比此前预计的更久。这一发现基于过去几十年(1980-2020)的观察数据与一个海洋3D建模的结合。

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3/08-08/10057476.shtml


今年上半年海洋生态修复稳步推进

上半年我国海洋经济延续较快恢复态势。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4.7万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上半年海洋生态修复稳步推进,中央财政上半年支持沿海城市新实施16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并已下达中央财政奖补资金33亿元。

链接:

http://gd.people.com.cn/n2/2023/0808/c123932-40523308.html



2023.08.09

《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获批实施

日前,《三亚市海域使用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三亚市政府批复实施。《规划》旨在为该市合理配置海域资源,引导海洋产业优化布局,促进海洋产业协调发展,有效控制各类建设用海规模,保护特殊海域生态环境,建立科学的海域使用管理秩序提供有效依据。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551365


研究发现南极科考站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长期风险

【美国科学促进会EurekAlert官网8月9日消息】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杂志发表文音表示,南极科考站周围海洋环境污染在影响程度,持久性和特征方面仍未得到充分了解,该研究调查了1997年~2015年间,位于南极洲东部风车群岛的凯西站附近海洋沉积物中的污染情况。该研究认为,像凯西站这样的南极研究站可能会通过污染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中等程度的长期生态风险。

气候变化将导致海洋顶级掠食者普遍丧失栖息地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官网8月9日消息】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等机构研究人员合作在《科学·进展》杂志发表文音,对12种高度洄游海洋顶级捕食者(包括鲨鱼、金枪鱼和旗鱼)的研究发现,到本世纪末,大多数物种将普遍丧失适宜栖息地,可能会失去大约40%的适宜栖息地,某些物种的适宜栖息地面积损失甚至将高达70%,同时西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现有栖息地将重新分布,核心栖息地会向北迁移超过500公里。研究表明,持续的气候变化影响凸显了适应性和动态性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迫切需要。

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2255


勇担红树林坚盾,守护“海洋绿肺”

——防城港市港口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力开展生态修复,不断提高红树林质量。2022年以来,港口区在原有红树林图斑以及适宜生长红树林的林中“空窗”、海滩涂等采取人工种植或人工+自然修复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并在幼林及新造林的地方采取封育,其中自然封育修复1024.4亩,人工修复28.6亩。使港口区的红树林资源得到有效巩固。

链接:

http://gx.people.com.cn/n2/2023/0809/c390645-40525734.html

图片

图源人民网


2023.08.10

广东湛江加强红树林保护和修复

保护区通过探索构建局—站—点三级资源管理模式,落实资源管护责任,加大管护力度;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智慧化工程,开发网络通信技术、动态监测技术,提升保护区日常巡护、资源监管、科研监测与自然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多部门联防联控体系,常态化开展“绿盾行动”“绿剑行动”等,及时有效打击保护区内破坏红树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链接: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23-08/10/content_3369489.htm


《珠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印发实施

近日,由广东省珠海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编制的《珠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该《规划》是当前至2035年珠海市海岛保护与利用工作的核心依据和具体指引,对全面推动珠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改革,加强海岛生态安全、权益安全保障,推动珠海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跃升具有重要意义。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0275


福建多措并举严打海域违法采砂行为

今年以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同各涉海执法机构密切协作,充分发挥海上执法力量优势,严厉打击海域违法采砂行为,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福建省涉砂案件发案数量同比下降约73%,近岸海域的违法开采海砂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19991


国际最新研究:综合陆地和海洋保护可支撑珊瑚礁应对“热浪”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环境研究论文称,同时在陆地和海洋减少人类影响,在夏威夷一次前所未有的“海洋热浪”中降低了珊瑚礁损失,并在“热浪”后支持珊瑚礁的存续。这些发现展示出综合管理策略保护珊瑚礁的潜力。

该论文介绍,珊瑚礁生态系统频繁受到人类在陆地上和海洋中活动的影响;陆地上的干扰包括废水污染,海洋中则包括过度捕捞。珊瑚受海洋长时间高温即所谓“海洋热浪”的影响特别大,它会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j/2023/08-10/10058828.shtml



2023.08.12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副局长: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现 全球明年或更热

今年7月初,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报告确认,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在南美洲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观测到厄尔尼诺现象。秘鲁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的专家表示,秘鲁沿海水域,尤其是北部水域的温度比正常值高了三四度。专家预测到今年秋冬时节会发展成为中等至强厄尔尼诺。

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3/08-12/10059976.shtml



2023.08.15

我国首部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正式发布

本次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合计约319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304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完整保护起来,实现了对重要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珍稀濒危物种和栖息地的大规模、整体性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资产和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链接:

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308/t20230815_2797137.html


海南2019年以来累计修复海岸线127公里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副厅长邱烈飞15日在海口召开的“美丽海南我行动”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以来,海南累计修复海岸线127公里,新造和修复红树林786公顷。

邱烈飞介绍,海南省资规厅编制完成了《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和《海南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2021-2035年)》等,印发实施《海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出台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行动方案,初步形成“一心一环多点多廊”的陆海统筹生态修复总体格局。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23/08-15/10061792.shtml


广东已完成红树林修复逾1800公顷

广东省财政厅获悉,2020-2023年广东省财政支持沿海地市实施了一批蓝色海岸带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目前广东省已完成红树林营造1757.627公顷,完成红树林修复1840.85公顷。

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cj/2023/08-15/10061510.shtml



2023.08.17

深读 | 一个红树林实验,4种结局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76651

到底有多难?探访红树林人工修复现场

链接:

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76811


广东湛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

广东省湛江市印发《湛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35年)》(以下简称《方案》),深入践行海洋强国、农业强国战略,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决定,加快推动湛江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蓝色粮仓”。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1909


《自然》最新论文: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冰川退缩或创造新生态系统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在高排放场景下,到本世纪末,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或使南极和格陵兰冰盖之外的冰盖覆盖面积减半。这一退缩至2100年将造成新的生态系统,覆盖的大小在尼泊尔和芬兰面积之间。理解这一后冰川生态系统,让研究者在继续努力缓解冰川进一步减少的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研究重点。

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3/08-17/10062886.shtml


研究人员发布海洋塑料与微塑料研究成果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7日消息】美国杜克大学海洋实验室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哺乳动物的脂肪和肺部均含有微塑料,微塑料可能从消化道排出并沉积在组织中。研究样本来自2000年~2021年间在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和北卡罗来纳州捕获的32只海洋哺乳动物。研究人员称,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发现的塑料微粒平均直径为198~537微米,而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100微米。另有研究显示,每年新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约50万吨,远低于原先估计的400万吨~1200万吨,但塑料在海洋中停留的时间将比之前想象的要长得多。如果不进一步采取缓解和清理措施,残留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数量可能在20年内增加一倍。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5204



2023.08.19

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所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新常态”

世界气象组织18日警告称,今夏席卷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热浪再次提醒人们,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新常态”。

链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293529

图片图源澎湃新闻


2023.08.21

我国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发布

在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发布,5个国家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3万多平方公里。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作为国家公园保护、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23—2030年,明确了总体要求、边界区划、建设布局、管控要求和弹性管理政策,规划了保护管理、监测监管、科技支撑、管控要求、教育体验、和谐社区等重点任务,将有效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真性,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适宜性和连通性显著增强、旗舰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整体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链接:

http://www.greentimes.com/greentimepaper/html/2023-08/21/content_3369656.htm

图片图源中国绿色时报

2023.08.22

《南中国海及其周边海域海草床动植物(英文版)》出版

《南中国海及其周边海域海草床动植物(英文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对南中国海及其周边海域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的成果之一。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3068


我国学者呼吁立即开展大洋塑料垃圾清理

据介绍,生活在大洋垃圾带(以塑料为主)上的3种附着生物--银币水母、帆水母和紫螺对维持局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些生物具有较为广泛的地理分布,它们的种群并没有到达濒临灭绝或面临大幅度减少的风险,反而是它们的生物量在大多分布的海域仍然相对较为丰富,清理海洋垃圾很可能不会使它们的种群减少到威胁生态平衡的程度。此外,由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使得其具有较强韧性和恢复力,即使某些物种因清理海洋垃圾被暂时清除,也能逐渐恢复到更健康的状态。

链接: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3823135



2023.08.28

我国红树林地面积达43.8万亩,较本世纪初增加约10.8万亩

8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胡松琴表示,根据2022年度最新调查数据,我国红树林地面积增长至43.8万亩,较本世纪初增加了约10.8万亩,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未来,生态环境部将结合《“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和美丽海湾建设,指导沿海地方落实好62个海湾内涉及红树林保护修复的相关重点任务措施。加强红树林生态保护监管,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和人类活动遥感监管,开展红树林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科学评估红树林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成效。

链接: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93202774129557.html



2023.08.29

国合会研究报告建议:建立全球尺度的海洋塑料污染动态监测体系

塑料污染影响各类主要的海洋栖息地,损害生态系统功能,包括它们通过初级生产封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海洋塑料垃圾也会对蓝色经济产生影响,一方面,其在海岸线和沙滩集中堆积,破坏了自然风光景色,给游客造成了不良的观感和体验。另外,海洋塑料对捕捞渔业和水产养殖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不容乐观的影响。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能通过水生生物的摄食进入其体内,抑制其生长发育,改变其繁殖、捕食等行为,破坏其免疫系统。养殖设施、渔具的损耗是海洋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海面漂浮垃圾会对航运造成影响,塑料瓶、海上浮标、废弃渔具等可能会造成螺旋桨和船舵缠绕、进水口和冷却系统堵塞,使船只的稳定性和机动性降低。

链接:

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693294462129322.html


2023.08.31

国际最新研究称,海洋热浪对底栖鱼生物量的影响有限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这次研究发现,虽然一些物种的生物量会在海洋热浪后显著减少,但整体鱼类生物量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就算调整了纬度、深度和个别物种性状这些因素,这些改变也很难与自然和抽样变异性区分开来。此外,这些热浪与热带化(获得热相关物种)以及去寒冷化(丧失冷相关物种)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影响有很高的变异性,个别物种会受影响但不存在整体上减少的情况。

链接:

https://www.chinanews.com.cn/gj/2023/08-31/10070066.shtml



章内容整理自网络

不代表cmcn和相关资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