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延展出绿色情怀

时间:2013-03-19 17:38
摘要:一位外地市民在离开红树林时这样感叹:就凭这片美丽的红树林,生活在深圳就是幸福的。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曹崧

美丽的深圳红树林。(资料图片)

一位外地市民在离开红树林时这样感叹:就凭这片美丽的红树林,生活在深圳就是幸福的。

诚然,被誉为“海上卫士”和“天然绿肺”的红树林,象征着绿色、自然、生态,和改革、现代、先锋等字眼一起,逐渐成为形容深圳的关键词。

“一个红树林迷,一个地道的深圳人”

深圳市观鸟协会理事、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会成员、香港湿地公园教育合作伙伴……

福田外国语生物教师游云已经数不清楚自己有多少个和红树林有关的头衔。

自2000年游云被举荐成为深圳市中小学环境教育推广员,与红树林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开展保育教育研究开始,基本上隔两周,她就要深入红树林一次,拍摄了大量的素材,描绘着这片“城市绿肺”的变化。“在深圳地区红树林动植物个人资源库里,我的资料应该是最精美、最完善的。”

组建过“游云—红树林生态教育教师工作室”,自费出版过环境教育教材《走进红树林》,去年又获得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唯一一个市民理事监事的“殊荣”,但游云只把自己总结为“一个红树林迷,一个地道的深圳人”。她在红树林旁长大,喜欢红树林,更喜欢带着一批批学生进入红树林,“这么多年,能感受到红树林的美丽变化,也能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这个城市的市民越来越了解和喜欢红树林。”

滨海大道为红树林绕行

和游老师一样,许多深圳人的红树情结都很深。

深圳旅游必逛景点之一是红树林,少年儿童的最佳读物是《红树林》,2006年,红树被誉为新世纪的特区象征,高票当选深圳第二市树。

从量多高产代表着“速度深圳”的市树荔枝树,到象征着“效益深圳”的红树成为深圳人的“新宠”,背后是深圳保护生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的转变。

特区刚刚成立的1984年,“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创建了,但这片天然滩涂却几经磨难。上世纪90年代开始,深圳经济迅猛发展,向海要地成为了城市快速扩张的手段之一,却与生态、环保不可避免地形成尖锐对抗。“造城”背后,几千亩红树林彻底消失,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

但深圳人的意识不可不谓超前。

1994年,新规划的滨海大道拟穿过红树林核心地带,200多亩红树林面临被铲除之险。全市人民呼声高涨,最终政府做出调整,多花了一个亿,将滨海大道北移260米,拐了个弯绕过红树林核心地带。

从那时开始,深圳市民对于红树林越发“情根深种”,而市政府在周围重大工程立项前,也都会充分调查考证,并几次花大力气整治、修复红树林区域。经过二十多年的光景,如今红树林已经成长为深圳最为金贵的地方之一,任何一条关于红树林的负面信息爆出,都会引来市民的强烈反应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破坏”,也能即刻消灭于无形。

守护红树林成为深圳市民共识

据城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全市红树林面积总计167.6公顷,除了福田区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大鹏新区坝光,宝安区沙井、西乡,南山区的侨城湿地和盐田港翡翠岛等都生长着红树林。

比起二十年前,红树林面积确实减少了不少,因此深圳人对于红树林的保护意识和力度空前增强。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任昝启杰告诉记者,上个星期他刚刚去了大鹏坝光村考察,看到有许多义工在那看管守护着红树林,“没有谁让他们去,但他们听说这里有非法捕猎和砍伐,就自发过来,一来就是一拨人。”

在这些生态学者看来,对于红树林的保护也好,“美丽深圳”的建设也好,守护红树林已经从早年的政府主导扩至成全民参与,而深圳,在GDP的“红色利润”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利润”之间也走出了一条新路。

红树无言,青山为证。红树林从逐渐消失到不断延伸,是一场从“速度”到“质量”,从“失衡”到“均衡”的回归。在让深圳人的绿色情怀得以舒展的同时,也正在使深圳重新获得自身的平衡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