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万宁水椰及近百亩青皮林等海防林遭破坏,“移植实验”谜团重重

摘要:6月11日,网友刘福堂(海南省森林防火办原主任、海南省政协委员)接到万宁石梅湾村民的求助电话,称华润集团现正在挖毁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水椰一亩多,并封锁村民不能进入现场,求记者尽快赶到现场报道此事。随即,刘福堂将消息发到新浪微博;

事件过程

6月11日,网友刘福堂(海南省森林防火办原主任、海南省政协委员)接到万宁石梅湾村民的求助电话,称华润集团现正在挖毁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水椰一亩多,并封锁村民不能进入现场,求记者尽快赶到现场报道此事。随即,刘福堂将消息发到新浪微博;

6月12日,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以下简称CMCN)在新浪微博上获取消息,并开始持续关注此事;

6月13-14日,刘福堂先后两次带领两家媒体的记者前往万宁毁林现场调查采访,但因种种原因,至今未见报道;

6月16日,达尔问冯永锋发起“与华润一起学生态知识”的号召,CMCN积极响应号召,并在微博上相继整理发布滨海湿地的相关科普知识;

6月17日,广州日报作为第一家媒体以题为“海南万宁红树林被毁之谜”大篇幅刊发了这起事件。当天下午,海南本地门户网站南海网开始关注。随后,新浪微博网友大量转发,引起广泛关注;

6月19日,“人民网海南视窗”和“南海网”刊发了“万宁迁移1.5亩水椰,并投入100万元保护”的报道,“海口网”和“海南在线”相继原文转发“人民网海南视窗”的报道;

6月19日,刘福堂带领另一路媒体前往万宁实地采访该事件,包括到迁移现场调查;

6月21日南方都市报以题为“海南万宁为建游艇码头破坏红树林”报道了该事件。

 

事件涉及三大问题

1、1.5亩水椰是被毁还是被“移植实验”;

2、近百亩青皮林和海防林被毁;

3、土地征用,村民迁离和安置。

(由于CMCN对于第3个问题不熟悉,在此无法发表观点)

 

水椰和青皮林

1、水椰Nypa fruticans

红树植物的一种。棕榈科水椰属常绿灌木,具水平行走的粗壮根状茎。偶数羽状复叶直立,长可达7m,叶柄圆柱状,小叶多数。腋生花序长1m或更长。果序球形,果实略压扁而具6棱,褐色,发亮。隐胎生。中果皮纤维质,果实藉此随水流传播。

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北达琉球群岛,南达澳洲昆士兰北部。我国仅分布于海南东海岸,从崖县到文昌均有分布,现仅在东寨港、清澜港和万宁有天然分布,其中万宁石梅的青皮林保护区是我国水椰最集中分布区。

水椰是一种特殊的孑遗植物(孑遗又称活化石),国家III级保护野生植物。在IUCN红色名录里属于渐危种(Vulnerable)。生长于有淡水注入的隐蔽海湾河口淤泥质滩涂,常在红树林中后缘出现,属演替后期树种。

2、青皮林

青皮树为龙脑香料,树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1.2米,树干通直,树皮青灰色,故得名。青皮树身姿挺拔,枝木高耸,是海南一级优良贵重木村,常绿乔木。

青皮树不怕旱,不怕浸,不畏寒,天旱不枯,水漫不腐,即使遇上台风袭击,高枝少有的折断,偶尔枝叶呈现枯黄,一逢雨水,又能迅速恢复茵绿。青皮枝木 质坚硬,色泽美观,是造船、桥梁、桩柱、枕木、家具以及制作精细木器的优良木材,耐温耐腐,经久不坏。礼纪青皮林自然保护区里的青皮林带长达二十五公里, 宽四百米左右,共有青皮树一万四千余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之一。

礼纪青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万宁市,面积1.6万亩,建于1980年7月。

 

万宁红树林面积变迁

文献中记载了万宁红树林面积的变迁:海南植物志(1964年,中科院华南植物所)显示1956年万宁红树林面积为132公顷;海南岛红树林分布现状 (1985年,陈焕雄和陈二英)显示1983年仅剩13公顷;海南岛红树林调查报告(1999年,莫燕妮等)显示1998年仅剩3公顷。

 

破坏水椰的先例

新华社2003年刊发了万宁村民架设高压线路破坏水椰被刑拘的新闻,私砍濒危植物水椰 海南查处一毁坏珍贵树木案

 

被忽视的青皮林

此次事件的关注焦点似乎都放在了水椰上,然而近百亩消失的青皮林明显被忽视了!事实上华润破坏青皮林已不是第一次,同样的地点——石梅湾。06年海南经济报“中国唯一青皮林遭破坏”,当时主管部门还“严厉批评”。

中国唯一青皮林遭破坏(图)

 

“移植实验”谜团重重

谜团1、埋葬还是移植?

这是事件中媒体、官方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根据网友曝光的照片,水椰在石梅湾华润项目的原生长地已经被挖除并清空,只留下了一些残枝烂叶。海南刘福堂在其博客连载的“水椰调查记”中称,6月 14日,他当地村民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水椰的“埋葬场”,所有水椰遗体均埋在下面,当天的媒体也见证了这一场景;然而6月17日广州日报的报道中提到,当 地林业部门称并非砍伐而是移植。

事件在6月19日有了戏剧性的变化。“人民网海南视窗”和“南海网”图文并茂的刊发了“万宁迁移1.5亩水椰,并投入100万元保护”的报道,“海 口网”和“海南在线”相继原文转发“人民网海南视窗”的报道。然而,就在当天,刘主任刚好带领一路媒体再次前往万宁实地采访该事件,包括到迁移现场调查, 此后他在微博和博客的“水椰调查记”中曝光了一些细节:广州日报的报道出来前原本还在的水椰“埋葬场”已经被清理,“不知何故”里面的水椰树头已消失;在 原产地面积为1.5亩的水椰林,“移植”到牛岭港后仅挤在三处合计面积大小约2分的地方,水椰树头布满泥土;用于固定“移植”纪念碑的水泥尚未干 透;100万的迁移保护费到底有多少用在实处?……

为何在广州日报报道前,水椰都在“埋葬场”里,而相关部门在采访中宣称是移植,却未提及任何的原因和程序?为何在广州日报报道后,“埋葬场”被清 理,水椰树头神秘消失,并出现在牛岭港的“移植地”,也迅速出现了“人民网”和“南海网”的正面报道,其中申请、评估、审批、移植等程序和技术路线如此完 备?为何1.5亩的水椰“移植”后只剩下2分地,当初被毁的水椰到底是多少株?

 

谜团2、移植报道说法不一

6月19日“人民网海南视窗”和“南海网”相继发布了水椰移植新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对于移植成活率的描述出入很大。“人民网海南视窗”的原文是 ——华润集团于6月11日进行水椰移植……该次水椰迁移成活率达到85%以上,是海南省首例红树林物种迁移成功的范例;而“南海网”的原文是——在水椰 “新家”旁边有一片45亩的红树林海桑,刘工程师介绍这些全是在1年前从文昌市迁移到这里的“外来户”,经过迁移成活率达到85%以上,是我省首例红树林 物种迁移成功的范例。为何同一时间的两篇报道对于成活率和成功范例所描述的树种完全不同?

 

谜团3、“人民网海南视窗”报道的漏洞

除了两者说法不同外,对于“人民网海南视窗”报道中的说法,重大的问题在于图片中展示的是失去枝叶只剩树头的水椰,刚移植如何就可知成活率在85% 以上?也许“人民网海南视窗”意识到了这个严重问题,6月20日已将网页的内容报道中活生生将“该次水椰迁移成活率达到85%以上,是海南省首例红树林物 种迁移成功的范例”抹去。好在刘主任看出了前后差别,也好在6月19日当天,“网易”、“海口网”和“海南在线”等媒体相继原文转发了“人民网海南视窗” 的报道,各位可以从中找到区别(左为修改后的“人民网海南视窗”报道,右为“海口网”原文转发的报道)。

谜团4、“南海网”报道的漏洞

对于“南海网”报道中的说法,重大问题在于提供的45亩成活率在85%海桑的两张照片上。

从照片可读出树高仅1米多。报道中称这片海桑是去年从文昌移植的。海桑属各种基本速生, 在海南每年可长近1米,1年前移植的海桑,现在才长到1米多,那是不是从文昌的苗圃将育了1年的苗拿出去掉营养袋种在此?或者是用幼苗种植?那85%成活 率就根本不奇怪了。那么这里的85%成活率应该指的是造林成活率,而非移植成活率,也就失去了对于水椰未来的移植成活率的参考价值。具有参考意义的成活率 应至少是3年生以上成熟植株的移植成活率。

谜团5、100万保护费去了哪里

6月19日“人民网海南视窗”和“南海网”的报道中均称:华润集团投入100万元,其中50万元作为水椰迁移费,50万元作为后期保护费。

刘主任在微博和博客的“水椰调查记”中认为如果真是100万全部用在移植和管护2分面积的水椰,这就意味着1分水椰50万保护费,那将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事实上,据他调查了解得知,负责水椰“移植”工程的单位仅仅拿到5万经费,剩余的95万去了哪里?

报道中的100万投入为何只有5万元用于实际的工作?

 

CMCN将继续关注海南万宁水椰和青皮林等海防林被毁事件。